今年是“快递下乡”工程启动十周年。农村快递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必然的联系着城乡经济循环质量。近日,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提出,着力构建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快递服务新模式。探索构建农村快递服务新模式,是打通农村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畅通城乡经济“微循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村快递服务的升级与变革,首先体现在“新模式”的探索上。随着“快递下乡”“快递进村”及“一村一站”等举措的落地实施,农村快递网络的覆盖率明显提升,农村地区的快递业务量迅速增加。然而,传统的农村快递服务模式仍面临经营成本高、配送时效慢、快递基础设施共享难等问题。这样一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村快递服务的升级与变革,还削弱了企业推动快递服务往村覆盖、向户延伸的积极性。为此,农村快递服务模式亟需向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方向转型。其中,功能集约的核心在于资源整合、设施共享与信息协同,旨在通过深化快递公司间的合作,实现仓储、分拣、运输、配送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此来降低快递公司运营成本,实现物流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而便利高效则聚焦于提升农村快递覆盖面和配送效率,通过缩短配送时间、提高快递配送服务的品质,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便捷、高效的快递服务。
探索构建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快递服务新模式,是畅通城乡经济“微循环”的重要举措。这一新模式的构建,不仅是农村快递服务智能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打通农村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城乡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新模式的探索将有利于打通农村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整合和优化农村快递服务资源,构建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服务体系,可以更有效地连接农村与城市、买方和卖方,确保快递服务能够深入农村腹地,覆盖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另一方面,新模式的探索还有助于畅通城乡经济“微循环”。新模式不仅便利了农产品上行渠道,使其能快速到达城市,为城市消费的人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农产品选择。同时也显著改善了工业品下行的通道,让农村居民能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从而有力推动城乡经济的紧密互动与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快递服务新模式的探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技术支撑、设施保障等。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促进快递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催化剂。应加大在税收、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建设和升级农村快递服务网络。发挥快递行业协会组织功能,推动组建快递配送联盟,鼓励快递公司间资源共享和渠道共用,开展统一的分拣、运输、投递等服务。积极地推进农村快递运力资源整合,开辟农村“客货邮”运输新线路,探索农村客运公交兼营货物运输服务。
深化智能技术在农村快递服务中的应用。充分的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优化农村快递服务的作业流程和管理模式,运用智能算法精准规划农产品的运输路线、配送时间等,缩短农产品运输周期。持续强化快递服务信息化建设,建设先进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农产品在运送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品质,并依据数据及时作出调整快递运输策略。针对人口密度较低或地理条件复杂的乡村区域,探索无人机和无人车配送技术,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加快农村快递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快递基础设施必然的联系农产品的输出与农业物资的输入,是农村经济活动的血脉。持续加强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点及村级快递综合服务站等便利高效的快递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享受“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的优质快递服务。同时,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短板,加快布局乡镇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设施,并在田间地头增设更多仓储保鲜库,推动农村快递服务向农业生产前端延伸。